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两会聚焦)

  图①:河南省新郑市薛店镇的锐捷微电子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在检测芯片产品。
  刘栓阳摄(人民视觉)
  图②: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家“植物工厂”的技术人员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康庆平摄(人民视觉)
  图③:天津市一家科技公司的工人在对风电机组减速机箱体进行检测。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底图:广东省鹤山市万里碧道(鹤城段)两岸鲜花盛开,吸引人们骑行游玩。
  黄继明摄(人民视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代表委员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真抓实干,把对高质量的追求时刻放在心头。立足自身岗位,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笃行不怠。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商务局局长欧彦伶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她的一份提案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解决农村流通“上行”“下沉”不畅的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在充分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判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承哲说,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越走越自信。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市长杨军表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咸宁近年来聚焦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让群众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有保障。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委员们认为,科技自立自强是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发现:“我国新材料产业近年立足科技创新,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产业规模壮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成果突破、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成效显著。”作为一家新材料制造企业,联泓新材料成长迅速,其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系列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中领先。

  “创新是第一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政涛认为,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是必然要求。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坚持创新,攻关交直流特高压大电网运行,积极应对电力紧张局面和自然灾害考验,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不仅需要专攻发明创造的科研人才,也需要擅长应用生产的技能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点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他举例说,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这背后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技能人才就业更有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青年学子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事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石。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晓峰认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尤为重要,建议从提高劳动者素质中要“红利”,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避免“重挖人、 轻培养”等现象。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奋力向前

  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在行动。不少代表委员说,要苦干实干、踔厉奋发,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努力向前。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要带领乡亲们踏踏实实实地干,积极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加入到服务乡村振兴的队伍中。”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这是许多代表委员的关切。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小康建议:“高校和企业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基础研究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和工程技术优势,支撑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锚定高质量发展,各地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建议,以西安、兰州、西宁、银川4个城市为依托,在西北地区协同联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打造黄河旅游文化带,布局国家级新能源新材料、光伏产业基地,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鼓励共同开展前沿技术和产业技术研发。

  代表委员们表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报记者 李 婕 廖睿灵 李 贞 申孟哲 刘温馨